二、知识点储备
1.吉林省省情概括
吉林省地处享誉世界的“黄金玉米带”,是著名的“黑土地之乡”,全省农用地(包括耕地、林地、草地、农田水利用地、养殖水面等)总面积约1640万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86%,高出全国平均水平17个百分点。全省耕地面积553.5万公顷,约占全省土地总面积的30%,居全国第9位。人均耕地3.05亩,是全国平均水平的两倍,连续20年保持耕地总量动态平衡。吉林省农业生产条件得天独厚,多年来,吉林省粮食商品率、人均粮食占有量以及人均肉类占有量居全国第1位。
2.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农业进一步增强农村发展活力的若干意见
2013年农业农村工作的总体要求是: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落实“四化同步”的战略部署,按照保供增收惠民生、改革创新添活力的工作目标,加大农村改革力度、政策扶持力度、科技驱动力度,围绕现代农业建设,充分发挥农村基本经营制度的优越性,着力构建集约化、专业化、组织化、社会化相结合的新型农业经营体系,进一步解放和发展农村社会生产力,巩固和发展农业农村大好形势。
3.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
推动城乡发展一体化。解决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全党工作重中之重,城乡发展一体化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途径。要加大统筹城乡发展力度,增强农村发展活力,逐步缩小城乡差距,促进城乡共同繁荣。坚持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和多予少取放活方针,加大强农惠农富农政策力度,让广大农民平等参与现代化进程、共同分享现代化成果。加快发展现代农业,增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确保国家粮食安全和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坚持把国家基础设施建设和社会事业发展重点放在农村,深入推进新农村建设和扶贫开发,全面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着力促进农民增收,保持农民收入持续较快增长。坚持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依法维护农民土地承包经营权、宅基地使用权、集体收益分配权,壮大集体经济实力,发展多种形式规模经营,构建集约化、专业化、组织化、社会化相结合的新型农业经营体系。改革征地制度,提高农民在土地增值收益中的分配比例。加快完善城乡发展一体化体制机制,着力在城乡规划、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等方面推进一体化,促进城乡要素平等交换和公共资源均衡配置,形成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工农互惠、城乡一体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
4.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2011-2020年)》